close
在晚餐一個半小時之內啃玩的一本書,從吳念真的序言開始在牛肉麵店就差點掉出眼淚來,後來回到補習班,還真的不小心掉下眼淚了。
 
看似不起眼的一個阿嬤,生活哲學是永遠的樂觀開朗,但看這充滿著近似阿Q心態的故事,卻不由得深深的感動起來。
天下的小孩都一樣,無論在哪塊土地上,哪個時空中,所有的小孩都很想要自己家是有錢的,可以買很多的玩具、零食,可以有令人驕傲的事情,比如說,我媽媽做的便當最好吃,我媽媽最漂亮,我爸爸常常可以帶我出去玩,我爸爸是總經理...之類的。但是現在的小孩學不會知足,他們似乎不懂得用感同身受的心態去體驗大人的心情,他們只會盧,就是盧,一直盧,很少有小孩可以感受到爸媽賺錢不容易,很少小孩會自動的省錢、控制慾望,很少有小孩能看到爸媽真的很愛他們的那一面,然後在同儕之中驕傲的抬起頭,說:「我家雖然沒有你們家有錢,可是我爸媽為了我們家很努力,我們家全部都是愛!」
 
昨天轉電視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個少女團體在表演怎麼跟爸媽盧買東西,她們說:「ㄚ~~ 那個誰誰誰都碼有手機,你也要買一個給我我才不會丟臉阿!」「好啦好啦,我都最可憐,都要用最老最舊的東西...(嘟嘴)。」
我想這是一種循環,就像我永遠學不好的經濟學一樣,有供給才會有需求,有需求才會不斷的供給...。
我們,不只是小孩子,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的小孩子,我說的包括了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的我們,我們都用「有錢」、「學歷」、「職位」來衡量自己的人生,我們永遠都在比較說誰誰誰去日本玩、誰誰誰去歐洲玩、誰誰誰去美國玩、誰誰誰去東南亞住vila...,我「只有」到南投去兩天而已。或者說誰誰誰現在在用3G手機、誰誰誰的手機畫數多少百萬、誰誰誰的手機MP3音質多好多好...,我「只是」可接可打的陽春機而已。我們體會不到那種:「阿嬤,好餓喔!」「是你神經過敏啦!你去睡覺!」「阿嬤,我真的肚子餓啦!」「你在做夢。」「阿嬤,可以吃早餐吧!?」「昨天不是吃過早餐嗎?快去學校,有營養午餐!」的生活。
 
我強力的覺得,三四年級以上的小孩可以丟這本輸給他寫心得。雖然青春期的孩子一定會覺得島田在放屁,他們心裡一定會想說:「靠!這是哪個年代的事阿!現在時代已經不一樣了好不好,白目!」但是我覺得,年齡真的有差吧,等他們長大到高中、大學的時候,或許回想起來,會有所體悟也不一定。
 
畢竟,我的人生觀就是這樣慢慢被建立起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卡特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